静 子
近日,“多地图书馆批评放娃现象”冲上热搜。起因是有一些家长上午匆匆“放娃”,中午外卖喂娃,更有甚者晚上忘记接娃。迫于无奈,多家图书馆发布文明倡议,希望“甩手家长”切实承担起监护职责。
从功能定位看,图书馆是读者的“书香地”,而非家长的“托儿所”、儿童的“游乐场”。家长若把看护责任“甩给”工作人员,只会让社会各方不堪其扰。
馆方有多方面的不满,家长也有吐不尽的“苦水”。如果条件允许,相信不少家长还是希望能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。但现实是,绝大部分人面临着“搬砖”与“抱娃”的艰难选择。尤其对双职工家庭来说,把孩子一个人放家里不放心,报商业托管班又太贵。综合考虑,让孩子“泡”图书馆或许是相对放心的“权宜之计”。这样一来,本应充盈“书香气”的场所,却夹杂着孩童的“顽皮气”与外卖的“烟火气”,让人觉得既违和,又无奈。
说到底,这触及到了暑期“孩子放在哪”的社会痛点。而找好“安娃之所”,不仅是一项为家长排忧解难的民生实事,也是加强教育关爱、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。有诉求就有回应,成都市武侯区从2012年起就组织了暑期公益托管,至今已持续10余年;重庆将“为未成年人提供假期公益托管服务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并明确“今年预计覆盖12万人次以上”……除中小学生之外,“官方带娃”服务也涉及婴幼儿群体。当托管场所“多点开花”时,生育友好型社会也就一步步走进了现实。
更进一步,托管服务的价值不仅在于有“安娃之所”,还在于有“安心之所”。像开头提到的图书馆放娃,想学习的读者“闹心”,孩子们也没能静下心来看书,这显然不是破解“托管难”之道。综观多地给出的答案:有的企业开办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,涵盖作业辅导、运动训练等内容;有的高校为教职工子女开设“少年营”,设计特色课程;有的社区特别组建了“春苗帮扶队”,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全天候服务……托管服务质优价廉,才能更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,缓解家长们的后顾之忧。
总之,莫让暑期“托管”的缺席,造成公共场所秩序的“脱管”。
发布于:广东省嘉汇优配-股市配资合法吗-啥叫股票配资呢-股票配资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